奇妙奇闻

探索世界奇闻,未解之谜

首页 > 历史趣闻 > 中国古代令人闻之色变的"蛊"究竟是什么东西

中国古代令人闻之色变的"蛊"究竟是什么东西

时间:2022-06-24 16:01:01 作者:未知 来源:奇妙奇闻 手机阅读

  “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;触草木,尽死;以啮人,无御之者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,可以已大风、挛踠、瘘、疠,去死肌,杀三虫。其始,太医以王命聚之,岁赋其二,募有能捕之者,当其租入。永之人争奔走焉。”

  这是唐代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之时,针对当时苛政伤民的社会现状,写下的不朽名篇《捕蛇者说》中的一段。大致意思是:永州荒野出产一种奇特的蛇,黑皮而有白色的花纹。这种蛇接触到草木,草木会全部死掉。如果咬了人,没有人能救治。但是捉到这种蛇把它制成药饵,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。所以太医以皇命每年两次征收这种蛇,招募捕蛇者,以蛇抵其租赋。虽然很危险,但是百姓为了逃避赋敛苛政,冒死争着从事这种营生。因为柳宗元对异蛇的描述有失真之处(指“触草木,尽死”一句),千百年来一直有人认为“永州之蛇”为虚妄,世上并没有“触草木,尽死”的蛇,所谓“异蛇”完全是为了说明“苛政猛于虎”的观点而杜撰出来的艺术形象。很多人据此断定,《捕蛇者说》根本就是“假语村言”。

u=3640885445,430941241&fm=26&gp=0.jpg

网络配图

  关于这个疑问,我在宋史中找到了答案:《捕蛇者说》并非虚构!

  南宋李涛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五记载:永州言诸县民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,诏本州徙穷僻处,无以充役,乡里勿与婚姻。清人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四记载:太祖乾德二年(964年)四月:壬申,徙永州诸县民之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于县之僻处,不得复齿于乡。

  这两段文字说的是同一件事:公元964年4月9日,朝廷下诏命永州各县326个畜蛊之家迁徙到偏僻之处居住,不得在乡里生活。这些畜蛊之家不需要服劳役,但是乡里人家亦不得与他们通婚。这里,所谓“畜蛊者”就是养蛊的人,而养蛊就是养蛇。

  何谓“蛊”?在我国,“蛊”是让人闻之色变的东西。最早的“蛊”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现象:动物(包括人类)死亡之后肉身腐烂,蛆虫自体内爬出。当时的人类认识不到是死亡导致肉身腐烂,而误以为是体内有“蛊”致使肉身死亡,因而“蛊”的最早涵义就是“体中有虫”的意思。古人认知能力有限,加之巫医、巫术别有用心的牵强附会,把一些奇症怪病和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与“蛊”联系起来,使之神秘而恐怖,于是便有了“蛊术害人”的说法。西汉武帝晚年,佞臣江充埋设偶人迫害太子,诈称武帝生病是“巫蛊作祟”,造成数万人死亡的惊天冤案。可见最早的“蛊术”实际上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,“蛊”是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东西。

C8D94B1D438465B6F7554F63D597E2390ED8CBCE_size23_w513_h822.jpg

网络配图

  “蛊”作为传说中人工培养的毒虫,不知产生于何时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取百虫入瓮中,经年开之,必有一虫尽食诸虫,即此名为蛊。”他说养蛊的人捉百虫(很多虫,不一定实指百种或百只)置于大瓮之中,历经很长时间,必有一种虫会吃尽其他的虫,最后存活的这只虫毒性最大,就称作“蛊”。我们知道,虫是会意字,其甲骨文为蛇形,本意就是蛇,后来逐步引申出各种歧义。把很多虫放入大瓮之中,可见放入的都是小动物。我们知道,蛇基本上是吃荤不吃素的,各种活体小动物如鼠、鸟、蛙、蜥蜴、黄鳝、泥鳅、蚯蚓、蝎子、蠕虫等,乃至于蛇的同类,无不是它的口中之食。一虫吃百虫,这种最后存活的虫只能是蛇。饲养蛇的过程中,需要很多活体小动物,何止百虫?很明显,“蛊”就是人工养殖的蛇。

  我们再看柳宗元的记载:“吾恂恂而起,视其缶(口小肚大之陶器,其形似瓮),而吾蛇尚存,则弛然而卧。谨食(喂养)之,时而献焉。”这一段记载表明,唐代的捕蛇者捕捉到活蛇之后,需要将其暂时饲养,等待官府来人收购。可以想象,捕蛇者有时难免会捕捉到小蛇,或者饲养过程中成年蛇正常繁殖,于是便在暂时饲喂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养殖。所谓蛇蛊、蝎蛊、蛤蟆蛊、泥鳅蛊、虫蛊等,其实就是养蛇过程中投放的蛤蟆、泥鳅、蚯蚓等常用蛇饲料。李时珍描述的养蛊,与养蛇的情形完全一致。因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,永州捕蛇者的被动养蛇行为逐渐转化为主动,形成了古老的养蛇业。普通百姓对“养蛊”业者畏而远之,地方政府又不加详察,多加歧视。于是便上报朝廷,将他们迁往人烟罕至之地居住,沦为社会地位低下的贱民。

1635245C2-0.jpg

网络配图

  永州古称零陵,位于今湖南西南部潇水和湘江汇合处(今永州市区)。古时这里丘陵遍布,气候湿润,物种繁多,特别适合蛇类生长。据记载,永州地区的毒蛇有十余种,蝮蛇、五步蛇、银环蛇等毒蛇都符合“黑质而白章”的特征。柳宗元写《捕蛇者说》是在公元九世纪初,当时大唐王朝已经衰落,华夏陷入一个半世纪的内乱之中。北宋初年,永州属于“十国”之中楚国(南楚,以湖南为中心)的辖区。南楚政权存在六十多年,公元930年楚王马殷死后,他的儿子们围绕王权开展争夺。此后33年间,政权更迭九度易主。为了战争需要,当权者横征暴敛,苛政猛于虎,民不聊生。

  乾德元年(963年)三月,宋军大兵压境,楚国投降纳入大宋版图。当时湖南有十四州总计六十六县,但户口仅有97286户。永州自古就属于蛮荒之地,经济很不发达,当时人口至多一两万户。乾德二年(964年)迁徙畜蛊者,永州境内的从业者竟然有326户,可见养蛇业在永州已形成相当规模。这些“捕蛇者”的后裔们好容易迎来太平盛世,却又被新的当权者赶入深山老林。这正是:“兴,百姓苦!亡,百姓苦!”

  

相关文章

  • 揭秘东汉时期如果要买个官需要花多少钱?
    揭秘东汉时期如果要买个官需要花多少钱?
    《后汉书》中记载了个崔烈买官的故事,很有意思,说崔烈花了500万钱买了个司徒(三公之一),“入钱五百万,得为司”,做了这样一笔大买卖,灵帝很兴奋,于是在册封这天,亲临殿前,以示重视。但当他看到崔烈春风...
  • 科学家还原兵马俑们最初颜色:色彩鲜艳很靓丽
    科学家还原兵马俑们最初颜色:色彩鲜艳很靓丽
    兵马俑在最初可不是这样灰蒙蒙的难看,而是描绘着各种美丽的色彩的。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埋藏加上不科学的挖掘方法,这些兵马俑的色彩在出土瞬间消失了,这些兵马俑在没有褪色前是什么样子呢? 在挖掘的最初,在兵马俑...
  • 史上真正的虞姬是什么样子?霸王别姬竟是假的
    史上真正的虞姬是什么样子?霸王别姬竟是假的
    《霸王别姬》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。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虞姬这个人?从现存的史料来看,应该是真有其人,因为两部重要的史学著作——汉初陆贾所著的《楚汉春秋》以及司马迁的《史记》都提到了虞姬这个人。陆贾和...
  • 古代的女子竟然如此开放 为何连内裤都不穿?
    古代的女子竟然如此开放 为何连内裤都不穿?
    古代女子不穿内裤:在古代,女子一般穿长袍,很少有穿裤子的,更别说是内裤。就算是有穿裤子的,也是穿的那种没有裤裆的套腿裤。 为何会有这样的看似不着调的习俗呢?网络配图 其实这和长久以来的男性做主的社会有...
  • 女宰相上官婉儿丈夫是谁?揭秘她的风流韵事
    女宰相上官婉儿丈夫是谁?揭秘她的风流韵事
    中国历史上,武则天是独一无二的女皇帝,追随女皇左右、深受信赖的上官婉儿,尽管没有明确的封号,实际属于手握实权的“女宰相”,翻翻中国历史,这种权倾朝野铁腕女人,简直是凤毛麟角。一方面,上官婉儿资质绝佳,...
  • 揭秘隋唐时期多“小白脸” 男子竟然最爱化女妆
    揭秘隋唐时期多“小白脸” 男子竟然最爱化女妆
    隋唐五代时期的男女着装佩饰有些“阴阳颠倒”。女子常着男人装,而男子则“为妇人之饰”,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一些名流,过分注重其仪容的修饰与化妆,用面脂、唇膏、簪花等女用化妆品粉头饰面,一度成为一种时尚。身为...
  • 长相相同的石氏兄弟白阿绣是如何辨认出来的?
    长相相同的石氏兄弟白阿绣是如何辨认出来的?
    白阿绣是武侠小说《侠客行》当中的一个重要人物,在整部《侠客行》当中,白阿绣是最为善良的一个女性角色,而男主角石破天是小说当中最为善良的一个男性角色,因此,二人最终也修成正果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白...
  • 潘金莲的秘密日记:武松打杀西门庆血溅狮子楼
    潘金莲的秘密日记:武松打杀西门庆血溅狮子楼
    水浒传的故事中,最出名的女性角色怕是非潘金莲莫属,关于她的奇闻轶事数不胜数,就连金瓶梅之中,也有长篇累牍的描写,但你知道潘金莲一些隐藏在故事之外的小秘密吗?话说她谋害武大郎那一晚…… 潘金莲给武大郎灌...
  • 北宋名妓李师师在靖康之变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
    北宋名妓李师师在靖康之变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
   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京城名妓。她那非常人能及的才情容貌使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据说,李师师早年就在仕子官宦人物中颇有声名,后来又得到宋徽宗的喜爱。然而,自从宋徽宗被携以后,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...
  • 盘点:揭秘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十大女神
    盘点:揭秘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十大女神
    十大女神之一 女娲 人类老祖宗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,女娲因为寂寞就抟起黄土,造了许多人,因为手工有精细,最开始细心捏得就成了高贵的人,后来用泥水甩出来的就是咱普通人。就当然是某些家伙造的谣言,无非就...

历史趣闻

热门文章

今日最新